8月20-21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种子管理站组织5位专家,对我校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特色资源植物智慧农业工程研究中心》李育川教授团队选育的云南珍稀民族药红根野蚕豆(大花胡麻草)新品种“红根1号”开展新品种鉴定工作。专家组首先现场察看了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平镇新寨村的beat365亚洲版官网校地合作实验基地,同田对比试验我校选育的大花胡麻草新品种“红根1号”,鉴定评估大田生产示范情况,听取情况汇报,专家组一致同意我校选育出的大花胡麻草新品种“红根1号”通过鉴定。



红根野蚕豆是云南红河、文山等地珍稀名贵民族药材,因其含有“抗癌、保肝、溶血栓”等活性物质,具有开发为“抗癌、保肝护肝、溶血栓”药物和大健康产品的巨大潜力,现已成为云南民族药开发的热点药材。自2011年起,李育川教授团队对云南红根野蚕豆的种质资源、种苗繁育、寄生特性及优良寄主筛选、寄主修剪调控等人工种植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突破了红根野蚕豆人工种植关键核心技术,选育出了新品种,并成功在屏边、开远、宜良等地建成红根野蚕豆人工种植试验示范基地。
2016年起,李育川教授团队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平镇新寨、六差塘和六斗3个极度边远贫困苗族村,建立《云南珍稀民族药红根野蚕豆人工种植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基地》,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模式,精准实施科技帮扶,助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截至2025年8月,团队已带领16户苗族群众种植红根野蚕豆超过120亩,示范区内红根野蚕豆人工种植(2 年生)鲜根单产达 400公斤/亩,按当前鲜品 400-600元/公斤的价格计算,2年生植株每亩鲜根产值超 16万元,项目实施后每年为当地苗族群众增收 1500万元以上,相关成果已得到地方党委政府及企业的高度关注与肯定。